二手房卖房骗局投诉前先确认骗局类型并收集相关证据,然后可以向工商部门、物价部门、房管部门、12315或报警处理,都处理不了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问题。
一、确认骗局类型
投诉二手房骗局之前先明确自己所遭遇的骗局是哪一种类型,常见的二手房卖房骗局有以下几种:
1、虚假房源:中介或卖家发布不实的房源信息吸引购房者上钩。
2、违规收费:中介或卖家利用地位优势收取不应有的费用。
3、伪造证明:通过伪造或篡改证明文件误导购房者获取购房资格或骗取住房公积金。
4、阴阳合同:签阴阳合同逃脱缴纳税费义务。
5、产权欺诈:隐瞒房屋的真实产权情况导致购房者买到产权不清或有纠纷的房屋。
二、收集相关证据
一旦确认自己遭遇了骗局购房者要立即开始收集证据,这些证据包括:
1、居间合同:与中介签的合同记录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电话录音:与中介或卖家的通话录音记录对方的欺诈行为。
3、交易记录:转账记录、支付凭证等证明交易的真实性和金额。
4、虚假房源:遭遇虚假房源要保存相关截图作为证据。
5、其他材料:房屋买卖合同、产权证、土地使用证等要妥善保存。
三、投诉途径
购房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投诉:
1、向工商部门投诉:如果中介无营业执照或发布不实的房源信息可以向当地工商部门提出申诉和举报。
2、向物价部门投诉:如果遭遇违规收费可以向上一级物价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反馈。
3、向房管部门投诉:如果中介伪造证明文件或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可以向房地产管理局反映。房管部门可以将该不良行为记入该中介诚信档案,一段时间内产权交易登记中心不受理该中介经纪的房屋买卖。
4、打消费者保护热线:拨打12315向消费者保护协会投诉。
5、报警处理:如果骗局涉及刑事犯罪购房者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警。
6、法律途径:如果以上途径都不能解决问题购房者可以向指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是直接向辖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法律依据
投诉过程中购房者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1、《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五、防范建议
为了避免遭遇二手房卖房骗局,购房者应当提前了解相关知识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查验中介资质:选择中介时要查验工商注册信息和房地产经纪业务备案情况。
2、核实房源信息:签购房合同前要核实房源信息的真实性,包括房屋产权、面积、户型等。
3、谨慎签订合同:签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4、保留交易证据:在交易过程中要保留好合同、发票、转账记录等相关证据。